交出去的学费,还能要回来吗? ——王某等人诉苏州某公司教育培训合同纠纷

2020-03-19 14:41 0
首页 > 谐达动态 > 详情

一、基本案情

苏州某公司通过媒体宣传其使用蛊惑性、吸引力的语言夸大师资能力和培训效果,号称参加公司右脑开发全程课程,即有机会成为央视“最强大脑”栏目的选手。王某等人作为家长出于“盼女成凤、望子成龙”心理,凭借对广告的认识、理解,随即支付了价格不菲的学费。

但参与两三次授课后,王某等人却发现课程与公司宣传严重不符。后苏州某公司称更改上课地点,要求王某等人到吴江某地参加剩下课程。王某致电公司负责人要求退学退费,负责人一口回绝。待王某按照课表来到原来上课地点,发现苏州某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王某等人无奈之下,咨询陈丽明律师。律师介入后,经了解发现王某等人只有公司宣传资料、支付宝转账凭证、微信聊天记录,既没有书面的合同、也没有公司出具的收费发票。律师首先确定被告主体,通过调查检索,发现苏州某公司的一系列问题:1、没有教育架构资;2、服务内容与约定或宣传不符;3、合同未履行完毕。律师同时指导王某等人与苏州某公司涡旋,假称同意前往吴江某地继续参加剩余课程,通过微信聊天、电话录音等方式固定证据,一旦取证完成,即与公司负责人明确要求退学退费。

二、争议焦点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苏州某公司是否应向王某等人退还学费?如需退还,应退多少金额?

三、处理结果

最终,苏州某培训公司和王某等人达成和解,苏州某培训公司向王某等人全额退还培训费7万余元。

四、案件启示

近年来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中小学生放学后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的现象已成为常态。随着家长“望子成龙”、通过考试出人头地的种种心理,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培训班办的如火如荼,培训机构打着“教育咨询”的旗号进行教育培训。而家长往往想不到所谓的培训机构实际上并没有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而是直接在工商部门注册。接二连三的教育类培训机构倒闭后,遭殃的必然是预付了大笔学费的家长。建议广大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首先要了解下机构有无相应资质,是否曾有有违规行为,不轻信夸大宣传,慎重下手。最好时现学现交费,避免因一次性预交款、机构倒闭时出现被动局面。

陈丽明律师 (手机微信同号)13773055978


法律咨询热线:18912723220 技术支持:好先生科技